导致事故的心理因素研究
作者:本站发布机构:本站发布日期:2018-11-24
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过度到科学安全管理,需要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科学的预防和控制。为此需要研究导致事故的心理因素。
1.事故原因与人的心理因素
引起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有设备的因素,也有人的因素。人的因素除了生理因素外,重要的还有心理因素。从安全管理心理学理论出发,人为事故原因分为三类:
第一类:有意违反安全规程或无意违反规程;破坏或错误地调整安全设备;放纵喧闹、玩笑分散他人注意力;安全操作能力低,工作缺乏技巧;与人争吵,心境下降;匆忙地行动,行动草率过速或行动缓慢;无人道感,不顾人人,超负荷工作,力不胜任。
第二类:没有经验,不能查知事故危险;缓慢的生理反应和生理缺陷;各器官缺乏协调;疲倦,身体不适;找工作“窍门”,发现不安全的方法便当;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职业选择不合理;夸耀心,贪大求全。
第三类:激情、冲动、喜冒险;训练、教育不够,无上进心;智能低,无耐心,缺乏自卫心理,无安全感;家诞原因,心境不好;恐惧、顽固、报复或身心缺陷;工作单调,或单调的业余生活;轻率,嫉妒;未受重用,身受挫折,心绪不佳;自卑感,或冒险逞能,渴望超群,受到批评,心有余悸。第三类即表现为基本的心理原因,而事故发生前人在行动起点上的心理大致有五方面的因素:素质癖性;无知,智能低;无意,缺乏注意力;被外界吸引,心不在焉,工作掉以轻心;抑郁消沉。
2.导致事故的心事分析
性格与事故:性格是一个人较稳定的以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分为情绪型、意志型和理智性。具有理智型性格的人,由于行为稳重且自控能力强,因而行为失误少;情绪型相比之下就易于发生事故,由于情绪型属外倾性格,行为反应迅速;精力充沛,适应性强,但好逞强,爱发脾气,受到外界影响时,情绪波动大,做事欠缺仔细;意志型的人属内倾性格,善于思考,动作稳当,但反应迟缓,感情不易外露,对外界影响情绪波动小,由于个性较强,具有主观倾向,因此也具有事故心理侧面。性格是在生理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环境和教育的结果。
情绪与事故:情绪是人心理的微观波动状态,人的行为过程往往受情绪的支配。喜、怒、哀、乐、悲、恐、惧对行为产生影响。当情绪处于极端状态时,往往是行为失常的基础;行为失常又常常是事故前提。
气质、兴趣、态度等个性心理因素,也与事故行为具有特定的联系。
心理学的“事故倾向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有些人不管工作情境如何,也不管他们干什么工作,易于引发事故。这种理论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事故造成者进行测量,找出他们的共同个性特征,然后对其个性进行调整或进行按排性适应,如把容易出事故的人分配去做不易发生事故的工作,而把那些在个性方面不容易出事故的人分配去做易发生事故的工作。
3.事故心理结构及控制
为了更好地防止事故,需要对事故心理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控制的前提是预测,事故心理的预防方法有:
(1)直观型预测,主要靠人们的经验,知识综合分析能力进行预测,如征兆预测法等。
(2)因素分析型预测,是从事物发展中找出制约该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作为该事物发展进行预测的预测因子,测知各种重要相关因素。
(3)指数评估型预测,对构成行为人的引起事故的心理结构若干重要因素,分别按一定标准评分,然后加以综合,做出的总估量,得出某一个引起事故的可能性的量的指标。
事故心理的控制:造成事故心理的控制就是要通过消除造成事故的心理状态,以达到控制事故行为,保证安全行产的目的。
人的心理包括极其广泛的内容:从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到思维;从情绪,感情到意志;从兴趣,习惯,能力,气质到性格个性等等。事故的心理因素是对由于影响和导致一个人行为而发生事故的心理状态和成份的总称。导致事故的心理虽然不如人的全部心理那样广泛,但仍然有相当复杂的内容,而且其中各种因素之间又是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矛盾与制约。在研究人的导致事故心理过程中,发现影响和导致一个人发生事故行为的种种心理因素,不仅内容多,而且最主要的是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而有机的联系,它们常常是有层次的,互相依存,互相制约,辩证地起作用。为了便于研究,人们把影响和导致一个人发生事故行为的种种心理因素假设为事故的心理结构。
事故心理结构是由众多的导致事故发生的心理要素组成。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说,只有当一个人形成一定的引起事故的心理结构,而且具有可能引起事故的性格,并且碰到一定的引起事故的机遇时,才会发生也必然发生引起事故的行为。由此,可得出最基本的逻辑模型:造成事故的心理结构+事故机遇——导致事故的行为发生——事故。根据这一事故模型我们不难看出:
(1)在研究引起事故发生的原因时,首先要考虑造成事故者的心理动态,分析事故心理结构及其对行为的影响和支配作用,从而弄清事故心理结构和其事故行为的因果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通过研究造成事故者心理结构的内容要素和形成原因,探寻其心理结构形成过程的客观规律,便能寻究和找出发生事故行为的人的心理原因。
(2)在研究事故的预测问题时,首先应着重于研究造成事故的心理预测,实际上就是通过对造成事故心理的调查研究,通过统计、分析进行预测。当某一个体的心理状况与造成事故的结构的某些心理要素接近相似时,该个体发生事故行为可能性便增大。因此,造成事故心理的预测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造成事故心理结构的内容要素进行人的心理状况的预测。
进行造成事故者的心理结构及其性格估量的分析讨论,有着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工伤事故的因素很多,而造成事故者的心理状态常常是导致事故的主要的,甚至是直接的因素。造成事故的心理结构复杂多样,我们在事故心理结构设计时,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故心理因素列出,为便于研究,现归纳为十大心理要素:A侥幸心理;B麻痹心理;C愉懒心理;D逞能心理;E莽撞心理;F心急心理;G烦燥心理;H粗心心理;I自满心理;J好奇心理。可能造成事故心理因素的估量可用下列:
Z=[A+B+C+D+E+F+G+H+I+J]/(L+M)。公式里L表示事业感和工作责任心,M表示遵守安全规程,有安全技术和知识。由此可作如下结论:
(1)造成事故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与A,B,C,E,F,G,H,I,J诸项的代数和成正比,而与L与M的代数和成反比。
(2)可能造成事故的心理指数Z的值越大,发生事故行为的主观可能(或危险性)也越大。